首页 >> 危商溯源 >>中医 >> 治未病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详细内容

治未病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时间:2021-11-12     作者:危险商数网   阅读

危险商数网930-320.jpg

   危险商数网讯:“未病先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理论思想之一,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医学思想。今天的人们,处在科技高度发展、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一方面享受着高尖端的医疗科技带来的医学进步和生命奇迹,另一方面随着水污染、空气污染、农作物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疾病的威胁。

       党的十八大把“治未病”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只有“治未病”才能预防各种疾病发生,才能为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找到出路。未来的医学要坚决摆脱以“治已病”为主的观念,“治已病”如同救火,必有损害。“治未病”如同防火,将危险控制在萌芽中。

       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医学就已重视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未病先防,亦称养生或摄生;

  二是已病防变,及早根治已病,防止病理演化加重;

  三是病愈之后,防止复发或产生新病。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已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是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未病先防

  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内、外病邪对人体的侵袭,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此即中医学之养生。

  养生防病,应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调于四时 天人合一

  人类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样,受到大自然气候的影响和支配,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适应,方能保持健康,否则就会生病,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比如,四季中冬天应寒而反温,春天应温而反寒,夏天应热而反凉,秋天应凉而反热,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人体若不能适应,便容易产生疾病。

  2、情志安宁 气血通畅

  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情志安宁,心平气和,无妄想妄为,保气血才可畅达无阻,否则,便容易导致气血紊乱而化生诸病。  

  3、动静结合 形神合一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强筋健骨,使人健壮,但运动必须动静结合,形神合一,才能使人健康无病。

  动是形体上的锻炼,静是心神上的平和。只有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相互为用,相互依存,才真正有利于健康。

  4、饮食有节 保护脾胃

  饮食是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足,消化吸收好,营养够,排泄正常,才能使人健康长寿。

  5、益肾固精 全真养形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故历代医家都将益肾固精作为保健强身、益寿延年的重点。

  有的老人虽年逾古稀,但仍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即与肾固精足有关;但有的人年不过花甲,却已出现眼花、记忆力减退、耳聋、甚至思维迟钝、精力疲乏、腰背弯曲等未老先衰的症状,这大都与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有关。

  导致肾亏最为常见原因,是中青年时期不知养生,纵欲过度,妄想劳甚,及至年老之后,病已造成,想补救已悔之晚矣。  

  二、已病防变

  已经生病,在治疗上应尽量防止病情演变加重,此即“已病防变”。已病防变,不仅贵在早治,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失治误治,迫及其它脏腑而产生并发症。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后世医家在已病防变的具体运用上指明了方向。先辈医家千年前提出的已病防变理论,仍有现代科学进一步重新研究的价值,可成为现代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病愈防复

  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治已病,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

  常言道:“三分治病七分养。”生病之后,治疗重要,调养更重要,尤其病刚愈之时,更要重视调养,才能防止复发。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会导致人体元气的损伤。虽然中医治病是扶正祛邪,调理阴阳,使阴平阳秘,从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但无论任何疾病,开始都可能损伤机体脏腑,使其元气不足,尤其是老年体弱或久病重病者,若愈后不重视调养,则不仅原病易于复发,且更易产生新病。

  愈后调养,亦应重视预防原病发病之原因。诸如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愈后均应分别加以重视,方能防止复发。

  随着医学的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治未病学说,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治未病诊断室,培养治未病高级人才等,这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也是今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医学发展的最佳方向。

  来源:治未病工作委员会官网,发表时间:2016年7月28日标识20-20.png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危险商数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喜欢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gif

小程序关注危商网人生更平安.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南昌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