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易堂】江西省国学易经委员会南昌2021年10月27日讯:据中国政府网报道,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由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等20个部门参加,经组织专家研究,在部分省(市)试点测评,并广泛征求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界意见,在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以国科发政〔2016〕112号文件正式发布,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形成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共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基本涵盖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学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每条基准下列出了相应的基准点,对基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周易中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内容列入26条基准的第2条第9个基准点。具体表述为:“2、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阴阳五行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重要意义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易经》的核心思想,将其纳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基准》中,是重新认识《易经》的纠偏明智之举、传承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这八个字是高度抽象化、浓缩化了中华民族先人们认知“人与社会、自然与宇宙”的宇宙大智慧。

格物致知,最早出自《礼记·大学》, “格物”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意思,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格物致知”讲的就是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早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的科学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将优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是提高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必要举措,也是唤醒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打破对西方科学盲目崇拜的有力武器。
来源:【赣易堂】江西省国学易经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危险商数网只是展示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赣易堂】周易知识系列讲座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地址:南昌市广场南路恒茂国际华城钻石座B区191号,讲座时间:每周五19:00-21:00
主讲:邓宏(高级讲师)联系电话:18807915517,15979003858

图为邓宏老师在赣易堂讲授周易知识 ( 摄影:陶珊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